熱門文章
迪蒙智慧停車破解中國堵城之困
發布時間:2017-02-22 分類:行業資訊
摩根大通報告稱,2016年6月以來全球汽車銷量440萬輛的增幅中,中國貢獻了370萬輛,也就是說,去年下半年中國車市貢獻了全球汽車增量的85%,截至2016年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2.9億輛,其中汽車1.94億輛。業內人士分析,中國車市回暖、車輛暴增使得停車成為交通領域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
停車行業是一個特殊產業,是衡量城市靜態交通的重要指標,停車資源則具有獨占性、稀缺性、排他性的特點。“以國際經驗來看,停車資源的緊俏性往往促成停車行業強大的吸金能力”,深圳市人大常委經濟工委委員、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商會會長,迪蒙智慧交通CEO向雋認為,打破城市停車難困局,除了做好停車資源規劃之外,最重要的是樹立“盤活存量、發展增量”的觀念,以技術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手段促進現有資源的有效利用。
近年來,城市停車缺口不斷放大,除了連交通主管部門也始料未及的家庭轎車爆發式增長,停車資源智能化管理水平低下及有效利用率不高是另一大主因。長期以來,靜態交通作為平衡城市大交通的主要構成,并沒有得到與動態交通一視同仁的關注和重視,因而停車資源開發、運用、管理、調控也就往往落后于市場,由此帶來的是停車資源持續匱乏、停車信息閉塞以及交通擁堵、停車糾紛、交通安全等一系列連鎖反應,影響十分惡劣,整治難度也更大。
對比歐美,近年來,美國開始從被動增加停車位進化為主動引導,制定城市公共交通規劃、建立立體停車庫、開發智慧停車管理系統等措施成效顯著。而在德國,路邊停車則是出行人士的首選 ,德國道路工程建設完善是先天優勢,加上智能設施的應用、普及,整體營造了一種輕松便捷的停車體驗。此外,亞洲國家如日本、新加坡在智慧停車領域也多有開創性建設,這些都值得中國借鑒學習。
政府、停車場經營者和停車消費者既是智慧停車建設的參與者,也是智慧成果的獲利者,因此,智慧停車大工程需要多位一體,協同推進。住建部城建司巡視員劉賀明指出,主管部門明確鼓勵增建公共停車場,鼓勵盤活存量用地用于停車場建設,下一步,還將發展路側停車泊位和公共停車場特許經營。尤其是作為公共停車場兩大部分之一的路側停車,其智能化升級潛力巨大,靈活性也更高,一旦落實,能夠極大緩解室內停車壓力,滿足碎片化臨時停車需求。
“如今,解決停車難問題、提升市民出行幸福指數已是衡量政府工作的重要指標,也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必然要求,未來幾年,停車智慧化改造將進入一個高潮”向雋說。目前國內多個城市在發展智慧城市的同時,也開始在智慧停車領域做出嘗試,國外一些發達城市更傾向于軟硬件設施兩手抓,智慧停車成為全球潮流已是不爭的事實。一些創意理念,比如車位預定、租賃、共享及代客泊車、充電、加油、維護、金融等配套服務,也一并被列入設計清單。
作為中國智慧停車系統領軍品牌——迪蒙智慧停車系統(www.519159.com)包含停車場系統和路側停車系統兩部分,其中,智慧停車場系統依靠迪蒙自主研發的高清視頻采集技術和智能車牌識別算法,對出入車輛的車牌識別精準度達到了99%,能高效緩解高峰期入場擁堵情況。迪蒙路側停車系統則由信息采集前端、運營管理后臺、服務綜合云平臺三大模塊組成,深度解決傳統停車管理智能化水平低、操作程序繁瑣、用戶體驗感差等問題,實現了停車智慧化、管理可視化和運營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