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緩解城市停車難的關鍵在于數據
發布時間:2017-11-09 分類:趨勢研究
在新鮮科技手段噴涌而出之際,人類生活已發生顛覆性變革,以往還需爭先恐后、苦等搖號地期待擁有專屬私家車,而現在只需掃碼就可解鎖路邊共享汽車,隨用隨停,讓共享方便生活。不止是汽車,單車、電動車等相關交通工具都在共享道路上越走越遠,直接推動的是物聯網、智能鎖等技術的前進,但潛移默化中也帶動了“智能停車”的相關市場。
起始于互聯網行業和模式,當然最先搶灘布局的還是互聯網公司,移動支付、車輛識別、車輛引導、泊車和智能取車等一系列環節均可一站式完成,其中多個細分領域也迸發出優秀的初創企業,甚至獨角獸企業。
據專家指出,目前的錯時共享更多強調“錯時”,也就是閑時車位的利用,之后采取按月租賃的方式運營,但真正的共享應該是個人、企業或機構將停車場主動共享,加之政府設立的明確監管措施,保證共享車位收益于每個人,這一點上還需要完善很多機制、政府加強引導才能施行。
如何能夠合理設置共享車位的布局成為共享停車前路上的關鍵一步,這其中意味著大數據大價值還需深度挖掘。因此“統一信息平臺”中的“統一”二字,更重要的還有打通信息流通環節,讓數據指導用戶輕松停車。這需要前期較為精準的“摸底調查”,了解某一地區的車輛數量、停車場數量及分布、車位容量、人流密集區分布以及以上低點之間的交通運力。只有建立在精準的數據支撐之上才能規劃合理的共享車位布局,不僅實現錯峰共享,而且還能借助開發更多閑置空間、鼓勵公共交通出行等方式完善交通服務能力。
在大數據摸清家底之后,也有城市開始建設智慧停車云平臺,以深圳市為例,鼓勵個人、企業、單位等停車位資源錯時共享使用,支持移動終端互聯網停車應用的開發與推廣,提高停車資源利用效率,減少因尋找停車泊位誘發的交通需求。
在此基礎上,還構建了數據共享和聯網的想法:今后將通過市場、行政、法律等手段將全市各類停車設施分批統一接入智慧停車平臺,推動行政管理部門間數據交換共享,實現全市停車信息全面聯網。
分析之后可以看到,智能停車、錯時共享的核心問題還需要打通數據,讓車輛、停車場、居民需求等大數據在交通相關管理部門間互通有無,從城市整體需求出發規劃共享停車的實施細則。數據互通之后不僅提升管理效率,而且還讓共享停車、移動支付、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更為合理,減少停車堵心之余,還能讓城市空間不再出現大面積閑置空間的奇觀。